公司新闻

独家专访,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

2025-09-2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一位击剑运动员的学术转身

纽约,曼哈顿——哥伦比亚大学巴特勒图书馆的玻璃窗映出晨曦,一位修长身影正伏案疾书,若不是他手边那份印着“FIE(国际击剑联合会)”字样的文件,旁人很难将这位文质彬彬的东亚青年与剑道上那个敏捷凶狠的运动员联系起来,他就是费若秋——前中国国家击剑队成员,现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研究生,一位在体育与学术双轨上奔跑的非凡旅人。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在运动巅峰期选择求学。”费若秋端起咖啡杯,手腕上依稀可见长期握剑形成的茧子,“其实击剑从来不只是物理对抗,更是脑力博弈,这一步看似转折,实为延续。”

巴黎的剑光:辉煌背后的思考

2019年圣彼得堡击剑世锦赛现场,24岁的费若秋代表中国队出战男子花剑个人赛,最后一剑,他以一个漂亮的转移刺击中对手有效部位,全场沸腾,那一年,他世界排名跻身前十,成为亚洲花剑的新旗帜。

然而在鲜花与掌声背后,费若秋已经开始思考运动员的“第二幕”。“击剑运动员的黄金期很短,28岁后身体机能就开始下降,我看到太多前辈退役后的迷茫,有些人甚至几年找不到方向。”

2020年全球体育赛事停摆期,成为费若秋人生的转折点,在巴黎的公寓里,他重新捧起了书本。“那段时间每天训练取消,我反而有了大量阅读和思考的时间,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斯蒂格利茨的《全球化及其不满》...这些书为我打开了新世界。”

双线作战:申请季的特别“备战”

2021年,费若秋做出了让教练团队震惊的决定:在保持训练的同时,申请美国顶尖大学的研究生项目。

“那段时间的日程表可怕极了。”他回忆道,“早晨5:30起床训练,上午处理比赛视频和数据,下午学习GMAT和托福,晚上还要写论文和研究申请材料,每天睡眠时间不到5小时。”

击剑训练培养的专注力与抗压能力,在申请过程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每当我做数学题做到崩溃时,就想起了在剑道上被对手连续得分后必须稳住心态的经历,学习就像比赛,需要策略、耐心和强大的心理素质。”

独家专访,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

2022年3月,同时收到了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终他选择了哥大,不仅因为其经济学研究的顶尖地位,还因为纽约拥有活跃的击剑社区,可以让他不完全离开挚爱的运动。

哥大春秋:在学术殿堂重新出发

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园里,费若秋过着一种“双重生活”:白天是经济系研究生,晚上和周末则是纽约击剑俱乐部的教练兼选手。

“时间管理是关键。”费若秋展示了他的日程表,上面密密麻麻却有条不紊地安排着每一小时。“经济学研究需要大量数学基础,我这方面比本科就是经济学的同学弱,必须花加倍时间弥补,但同时击剑是我的根基,不能放弃。”

他的经济学教授艾伦·施特劳斯博士对这位特殊学生印象深刻:“费若秋在博弈论课上总能提供独特的见解,他能够将体育竞技中的实战策略与理论模型相结合,这种跨界的思维方式非常珍贵。”

独家专访,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

费若秋的硕士论文研究方向是“体育经济学”,特别关注职业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转型。“我希望通过经济学工具,分析运动员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路径,为更多运动员提供科学参考。”

剑道与课堂:看似相异实则相通

在费若秋看来,击剑与经济学研究有许多共通之处。

“击剑战术中的预测、反应、策略调整,与经济模型中的预测分析本质相似,对手就像市场,总是充满不确定性,需要不断收集信息、调整策略,那种在千分之一秒内做出决策的能力,在解读经济数据时同样重要。”

他举了个生动的例子:“就像花剑比赛中的‘优先权’判断,本质上是一种成本收益分析——出剑可能得分但也可能暴露破绽,这种权衡与投资决策十分相似。”

费若秋现在每周保持3次击剑训练,并在纽约击剑中心担任青年教练。“教学相长,教孩子们击剑的同时,我也在重新思考这项运动的本质,有时候孩子们天真的提问,会让我对某个经济学概念有新的理解。”

未来的规划:搭建体育与学术的桥梁

2025年即将毕业的费若秋,已经收到了多家机构的就职邀请,包括国际奥委会经济发展部门和高盛体育产业组,但他有自己更独特的规划。

“我最终目标是建立一個专门帮助运动员职业转型的机构。”费若秋的眼睛闪着光,“不仅是中国运动员,包括全世界面临职业转型的运动员,体育培养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在现代职场中极其珍贵,但需要正确的引导和转化。”

他正在开发一套“运动员能力评估与转化系统”,将运动员在竞技场上获得的无形资产量化,为他们的职业转型提供科学依据。

“很多人认为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是完全错误的偏见,顶级运动员需要具备的战略思维、心理素质和快速学习能力,在任何领域都是稀缺资源。”

跨越太平洋的回响

费若秋的故事正在影响许多现役运动员,中国击剑协会已经邀请他暑期为青年队员开设讲座,分享职业规划经验。

“不少年轻队员开始更认真地对待文化学习,这是很好的现象,体育不应该是一条孤注一掷的道路,而应该是多元发展的一部分。”

费若秋的手机里还保存着一段视频:哥大图书馆里,他正在研究宏观经济模型;画面切换,又是他在剑道上激烈交锋的镜头,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场景,却在他身上和谐共存。

“体育与学术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体育教给我坚持和勇气,学术则赋予我理性和工具,这种结合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窗外,哈德逊河上夕阳西下,费若秋收拾书包准备赶往击剑馆,他的身影融入哥大校园的人流中,看似普通的学生,却有着不普通的经历与梦想。

从剑道到课堂,从领奖台到图书馆,费若秋正在用行动证明:人生没有标准轨道,真正的冠军永远在不断超越自我,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他的旅程,正在为无数人展示体育与教育结合的全新可能。

搜索